时间: 2025-11-10 23:36:09
作者: 贝博bb登陆
贝博bb体育直播:
摘要:编者按:面对入世,人们在高兴之余,更多的话题是“狼来了”。怎么来面对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农产品和汽车工业,更是话题中的焦点。怎么样提高经济规模,抗御国际竞争的冲击?如何跟踪和瞄准世界先进的技术,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的附加价值?如何学会运用资本的手段,进行以产品为龙头的国企技术改造?如何学会在两个市场招商引资的同时,选择好的合作伙伴?这些,或许这篇文章从不同侧面给予了回答。一汽已经在辉煌的三次创业中踏出成功的一步,我们祝愿一汽继续走好。
2001年12月20日,具备极其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汽第11次党代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经过10余年艰难奋斗,以上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以告结束。汽车总产量由1991年9.2万辆提高到2000年的42.3万辆,增长了4.6倍;出售的收益由61.7亿元提高到561.6亿元,增长9.1倍;实现利润由0.67亿元提高到21.8亿元,增长了32.5倍。其中,轿车产销由过去的年不足200辆发展到目前的15万辆。今年一汽累计销售各种轿车14.7万辆,占总销量的1/3,轿车成为企业经济效益主打产品。
也许一汽人血管里天生就涌动着汽油的因子,也许他们注定要与车有着不解之缘。当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卡车呱呱坠地时,一汽人的梦幻里就已经锁定了“轿车”两个字。1958年,一个刚刚跨上马背的民族,便有了自己的“东风”和“红旗”轿车。一汽人把自豪写在了脸上,也把轿车意识印刻在自己的心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近3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轿车始终停止不前,东风未能繁衍,红旗也只是专为国家领导人配备的政治车。
改革开放像一股和煦春风拂开了国门,当几十万辆外国车带着风靡世界的尖端技术装备,潮水般拥入中国大地时,一汽人被震撼了。生存的本能与图强的欲望,坚定了他们几被窒息的信念,一汽人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纵观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轿车一直是产业的一颗明珠。世界上发明的第一辆汽车就是轿车。如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自己装在“四个轮子”上,轿车已成为现代文明、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要富强,中国要搞现代化也必须普及轿车,而我国的汽车工业“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恰恰为一汽发展轿车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
国外搞汽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做“大厂干小车,小厂干大车”,一个有着几十年汽车生产经验的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怎么能甘心捧着一个卡车吃饭呢?1985年,当以老解放产品换型、工厂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创业高潮迭起的时候,一汽的领导已把目光投向轿车这个大产业,他们勒紧腰带、紧衣缩食,用余留下的资金,在老厂区西部悄悄地买下了323公顷土地,323公顷土地为一汽将来发展轻轿留下了一个偌大的空间。
其实,一汽的第三次创业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1986年,就在解放换代产品CA141准备垂直转产之时,国家突然取消汽车指令性生产计划,全国汽车市场骤然变冷,一汽产品销势急转直下,月销量由六七千辆跌至两三千辆,产品积压两万多辆,停车场像一片绿色的湖,此时,正值解放卡车换型的攻坚阶段,市场萎缩、资金断奶,一汽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现实使一汽人警醒,严酷的市场逼他们不得不把上轻轿的规划提前一步付诸实施。一汽人向追逐月亮一样在追赶着时间。诚如耿昭杰所言,一汽是架飞机,中卡是机身,要使一汽腾飞,就必须快速地建造起坚强的双翼。这双翼一边是轿车,另一边则是轻型车。
1987年5月,首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策略研讨会”在汉中腹地湖北十堰召开。一汽厂长耿昭杰胸有成竹,星夜赶到十堰,他代表一汽十万职工乃至整个民族阐述了一汽轿车发展的策略:从中高级起步,向下发展,以老厂为依托,轻轿结合,分期实施,先建一个年产3万辆的先导厂,进而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成符合经济纲领的大规模的轿车基地。
耿昭杰精彩而又极赋前瞻性的发言赢得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阵阵掌声。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这是一个务实快上的战略。这年8月,一汽被列为我国三大轿车基地之一,并确定了发展轿车一汽先行。
消息传来,一汽十里车城,人声鼎沸、一片欢腾。人们像过节一样,迎接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就是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
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创业,是一汽近50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最为精彩、最具活力的一个乐章。这次创业,一汽抓住一个以轿车为主导的产品,并以此为龙头,大规模地进行工厂改造、技术路线调整、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毫无疑问,轿车的导入为一汽带来了无尽的辉煌。那么,一汽在发展轿车过程中,究竟选择了一条什么路线呢?干轿车要讲经济规模,任何国家都不例外。但经济规模是否一步到位,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却是不完全一致的。在中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轿车工业发展要一次达到经济规模,主要受到三大矛盾的制约:一是资金的大量需求和财力不足的矛盾;二是较长的建设周期和近期的市场需求的矛盾;三是现代化的轿车生产技术先进和我国落后状况的矛盾。一汽领导审时度势,确定了一条“双轨制”的轿车发展道路。这“双轨制”一条轨道是采取技术引进的方式,建设3万辆中、高级轿车阵地,并逐步由此转化为新一代的红旗。另一条轨道则是通过合资与德国大众公司联手建设15万辆的现代化轿车基地,既能生产普通型轿车,又能生产高级轿车。两条轨道交相辉映,使一汽的产品及企业形象变得更光彩照人。
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沿着这两条轨道重新不断撷取那一颗颗丰硕的果实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一汽的“双轨制”是路也是桥。
说它是路,因为它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开放发展的路子;说它是桥,因为它利用与国外的合资合作导出了经验、导出了技术、导出了人才、导出了资金,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汽的轿车事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为了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和一个优秀的产品,一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世界上6个国家22个车型进行反复对比,1988年8月,终于叩开了德国大众公司的大门。
大规模的建设是在于时间与速度的赛跑中进行的。繁忙的工地彩旗高悬,人流不息,往日舞枪弄棒干卡车的人,如今走上开放现代轿车的大舞台,怎么能不让人欢心鼓舞。1990年4月,第一辆乳白色的一汽奥迪轿车带着一汽人的加速度和新观念驶下了装配线年前发出的第一个宣言―――从“中、高级轿车起步”,从此开始变为现实。
就在一汽3万辆奥迪工程紧张进行的时候,年产15万辆普及型轿车高尔夫、捷达项目也在相继着陆。一汽大众15万辆工程建设项目不愧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更是一汽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大手笔。投入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先期投入69个亿,几经追加,最后达到117个亿。
这是一个真正的巨人行动,这是由几万名建设者参加的革命,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角逐和速度的抗争。
1994年4月,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一汽适时召开了15万辆工程誓师大会,年逾七旬的国务院副总理亲临现场为突击队员授旗。项目被定为吉林省一号工程,二厂区这片赤热的土地上再次吹响了冲锋号。
工程是在边建设、边生产、边国产化的进程中展开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1991年临时焊装线建成,第一辆CKT捷达轿车驶下装配线年,冲压、焊装、涂装车间相继落成;1996年,发动机、传动器车间以惊人的速度宣布告捷。截至1997年,大众项目通过验收之日,一汽―――大众公司已累计生产捷达轿车11万辆,国产化率达到84%。捷达项目落成后,1995年,一汽大众公司又迎来了它的新伙伴德国奥迪股份公司、奥迪200、都市高尔夫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档轿车的顺利投产,标志着一汽大众公司的产品已经走向宽系列、多品种的发展格局。
饱经40余年沧桑的一汽人,此时,已经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高起点、高投入、高水平。这是快速缩短与世界先进差距,实现中国轿车工业大跨越并与国际接轨的基本途径。
但迈出这一步又谈何容易。一汽大众15万辆轿车工程得到了、、、、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的巨大关怀和支持。在工程建设期间,江两次来一汽视察,为一汽人题写了“建设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这一永铭历史的丰碑。
一汽在引进技术,导入资金,与国外合资合作生产捷达、奥迪的同时没有忘记红旗这个品牌。早在80年代末期与德国大众公司签定3万辆奥迪先导工程建设项目时,就为将来发展红旗轿车打下了一个伏笔。1995年,合作项目一终止,经过几年悄悄的试制开发演练的小红旗轿车马上进入批量生产。
从奥迪到红旗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也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摘下四个环换上一个小红旗”。为了让红旗高高飘扬,一汽造车人连续两年进行了四次匹配试验,对发动机等多种零部件的性能进行了上百次改进,匹配车辆达200多辆。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他们都在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光去海南试验场就不下十余次。不仅消化、吸收了奥迪的整车技术,而且吸收了国外发动机、传动器等多项技术。从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主的开发能力。不仅保住了红旗这个牌子,使红旗成为中国目前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唯一中国品牌的国产轿车。而且,为红旗从政治车走向商品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汽引进技术生产奥迪,实际上走了一条发展民族轿车工业的捷径,他们在消化和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的同时,积累了经验,学到了管理,培养了队伍,锻炼了人才,从而走出了一条拥有产品权、拥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创新之路。最终通过国产化圆了自己的轿车梦。咱们不可以不说,这是一汽为发展中国轿车事业迈出的可喜一步。
如今,这个梦慢慢的变成了现实。标志着一汽全新面貌二厂区已经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红旗生产基地。厂房林立,绿茵覆盖,它与一汽―――大众公司彼此相邻。1995年,当我们正真看到新型小红旗从3万辆先导工程下线余款红旗的大家族时,我们得知一汽在轿车发展的进程中迈出的这一步该是多么重要。
“双轨制”是一汽从国情和厂情出发的一种必然选择。“双轨制”使一汽抱上了一对金娃娃。它像一条纽带把一汽的轿车事业同世界的汽车工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正真看到了世界汽车工业的现在和未来。它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大大加快了一汽步入轿车时代的步伐,是路也是桥。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合作伙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产品的选择以及如何跟踪国外先进的技术,使产品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更重要。实践证明:一汽轿车事业能有今天长足的进步,恰恰得利于一汽轿车对国际先进轿车技术的跟踪和应用。红旗轿车通过走与国外联合开发设计的路子,初步掌握了现代轿车开发的程序和手段,在产品研究开发中摒弃了陈旧的传统作业方式,实现了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试验一体化。先后开发了“小红旗”、“大红旗”,并在一直在改进的基础上,派生出了“红旗98新星”、“红旗浪漫之旅”、“红旗吉星”、“红旗世纪星”、“红旗明仕”等覆盖高级、中高级、普及型三大系列的50多个品种。这一些产品全部采用了国外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物美价廉,被誉为名贵不贵的上好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一汽―――大众公司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起来的现代化轿车基地,同一星球、同一质量、同一水平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为了适应一直在升级的市场需求,他们每年都投入10亿多元人民币用于产品研究开发,使产品的先进性在中国的轿车市场上遥遥领先。
1997年,一汽―――大众在普通捷达轿车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装有世界顶级发动机技术的单缸5气阀的捷达王轿车,它强劲的动力、可靠的耐用性等优越性能立即受到青睐。随着汽车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轿车外形、内饰的需求逐步的提升。一汽―――大众不失时机,于1998年向市场推出了线条流畅、动感十足、全新外形的新捷达王轿车。根据人们追求驾驶轻松自如快捷的需求,1999年初一汽―――大众又向市场推出了我国第一批国产自动变速箱轿车。根据人们对环保的需求,一汽―――大众于1999年10月份就以准确的预见性停止了十分热销的捷达化油器产品,全部生产装有多点电喷发动机和三元催化反应器的捷达前卫等轿车,使一汽―――大众在我国轿车企业中第一个进入电喷时代,全部的产品尾气排放都提前达到国家2004年执行的欧洲Ⅱ号标准。依据市场对高档轿车的需求,一汽―――大众于2000年初推出了奥迪A6高级系列轿车,销售火爆,产品供不应求。依据市场对捷达内饰的改进和对普通轿车高档享受的需求,2001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又推出了全新内饰的捷达轿车和海风之旅普通捷达自动变速箱轿车。针对事业有成的中青年对驾驶轿车的需求,一汽―――大众于2001年8月又推出我国首批以驾驶者之车定位的宝来轿车。奥迪A6和宝来轿车都是与德国同步生产的产品,它不仅代表了我国轿车的顶配水平,而且跻身于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先进行列。而单缸5气阀发动机技术、手动自动一体变速箱技术、氩弧重熔、连杆涨断、激光焊接、冲压连动、快速换模等都是当代世界最先进、最高超的技术。事实上,没有这样高起点,不是引进这样高超的技术装备,就不会有一汽―――大众高水平的产品。
一汽的第三次创业已胜利完成,一汽人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彻底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二次创业闯出了一条老企业改造和产品发展的新路,那么第三次创业,就是在现代科技快速的提升的时代为把一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汽车工业集团奠定了宝贵的基础。它对一汽和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功绩将永载一汽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史册。进入21世纪,面对WTO的挑战,一汽将以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姿态,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实现四个翻番:年产量达到70万辆,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年出售的收益达到850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利润达到40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员工的人均收入达到29000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为把一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国际竞争实力的公司集团夯实下新的基础。
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东风”牌小轿车试制成功。同年9月28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下线日,主席乘坐红旗检阅车进行国庆阅兵。
1987年11月,国家批准一汽以年产3万辆为先导,逐步导入15万辆轿车工业基地的建设。
1990年11月20日,一汽―――大众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同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轿车主装下线日,刻有主席为一汽题写“建设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纪念碑在一汽落成。
1994年4月5日,一汽召开15万辆轿车工程誓师大会,副总理为突出队授旗,吉林省委、省政府将工程列为1号工程。
1996年2月15日,一汽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提供50辆红旗服务用车交车仪式在京举行。
1997年6月10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6月18日,一汽轿车股票在深圳上市。
1998年5月20日,第一辆奥迪2001.8T轿车在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下线年度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8年10月1日,主席乘坐红旗检阅车检阅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2000年4月,红旗新基地落成,7月15日,换代产品红旗“世纪星”轿车下线投放市场,同年9月创下月销2852辆历史纪录。

电 话 : 022-86927931
手 机:18502628839
邮 箱: Mr.ye@crdvalve.com
地 址:天津市津南区小站工业区荣盛路1号
网 址:www.axdili.com